原标题:努力构建“共同富裕”的样板间
立足自身条件稳扎稳打、循序渐进,胶州市胶北街道以建设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为引领,探索出一条促进乡村共建共享共富的新路子。日前,市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共同富裕先行先试特色乡镇(街道)名单,胶北街道入选。街道立足园区“产业基础、地理区位、生态资源”特色优势,全力做好规划设计、产业振兴、融合发展、强村富民“四篇文章”,取得了一批标志性、突破性、创新性成果。
做好顶层设计文章
让园区建设起点更“高”
制定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发展规划时,街道坚持高标准规划设计,立足上合枢纽港新城建设,邀请山东省城乡规划研究院专家,制定“二三一”建设发展路径(“二三一”即“二产主导、连一促三”),重点围绕特色农业、休闲农业、品牌农业,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、提升农业服务质量,形成以二产加工为主导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。
立足园区资源,明确“一带两中心”定位布局(“一带”即碧水河生态景观带;“两中心”即打造红色国学研学基地和农耕民俗文化研学基地),重点打造“红黄白绿粉”(辣椒、柏兰香油、维良面粉、和睦屯西瓜、胶北蜜桃)特色产业品牌及“胶味领鲜”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,为园区建设布局业态丰富、内容充实的点线面场景,推动土地、资金、人才等要素加速聚集。
做好产业振兴文章
让园区建设根基更“稳”
以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为抓手,扎实推进粮食产能提升行动,开展百万农民科学安全用药培训,强化维良、品品好等粮食加工头部企业与农民对接,全方位多举措做好田管工作,稳定粮食生产,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。2023年实现夏收粮食面积3.7万亩、产量1.88万吨,秋收粮食面积5.2万亩、产量2.71万吨。
依托山东省种子骨干企业和国家农作物种业阵型企业,与中国农业大学、山东省农科院蔬菜所、山东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及高校密切合作,建设种业产业联盟,实施种业组团、市场共建,全方位突破替代进口高端品种、地方特色新品种培育,打造中国种业示范基地。
系统塑强农产品加工制造、农业机械等6条农业产业链条,推动农业向农产品加工流通等二三产业延伸,全面做强一产、做优二产、做活三产。以农产品加工制造产业链为例,构建“品品好—柏兰—维良—新美香—旺年—强大—爱琪”为主导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,推进农产品生产和精深加工协同发展,促进就地转化增值。2023年,32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6.1亿元,同比增长25%。
做好融合发展文章
让园区建设打法更“活”
以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为主导,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前端向原料基地延伸,后端与南部山东高速上合经贸产业园区冷链物流、电子商务等有机结合,为北部碧水桃源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提供冷链仓储支撑,持续释放“三区联动”效应,不断完善农产品物流储运体系,通过农作物贸易、仓储、物流等业务,以及优质的结算服务和大规模的货运量,推动与上合国家之间的跨境贸易,构建面向上合国家的贸易桥梁。
依托碧水桃源文化体验廊道、玉皇庙3A级景区,组织开展系列主题文旅活动,做到节节有活动、月月有惊喜,全域旅游、全时旅游全面打响。成功举办胶北桃花节、蟠桃盛会、和睦屯西瓜节,游客突破10万人,带动采摘、食宿等配套产业增收100余万元。迭代升级后寨、玉皇庙红色研学游,累计接待红色研学5000余人次,实现传统“农旅+”向“农文旅+”的迭代升级。
强化园区基础设施建设,不断增强容纳能力和吸引力,为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。完成园区一期的雨污管网改造项目,持续推进园区道路的雨污分流改造。投资9000余万元,完成19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,对街巷硬化、村庄绿化、文体广场、排水设施等进行提升。
做好强村富民文章
让园区建设动能更“足”
深入开展党建统领城乡资源共享行动,探索土地托管、集体发包、租赁入股、开发整理、入市交易等模式,推进农村“三资”、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及低效用地等清理工作,打造党建引领城乡资源共享行动的2.0版本,推动村庄资源全域激活、全面提升、全民共享。
根据地域、产业等不同类型,采取村庄独资、镇村联合、村企联合、村社联合等多种方式成立共富公司,创新“政府+共富公司+社会资本+农民专业合作社+农户”合作模式,推动实现土地、资本双赢与集体、农民双增收。打造“红韵杨家林”特色共富品牌,兴办投资公司、物业管理、农贸市场等集体产业,带动经济增收100余万元。
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,通过运用大党建思维、多融合治理方式,着力推动组织引领赋力、治理协同发力、服务多元聚力、保障坚强有力。成功推广有士泊志愿服务“三个一”模式、律家庄三治融合2.0模式,在沈家河、岳头屯探索形成“全流程共治”工作法,推动历史遗留问题有序化解,获评山东省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先进典型。
新闻内存
经济活力足
外来人口超三成
胶州市胶北街道地处上合国际枢纽港核心区,拥有全省唯一的铁路集装箱中心站。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,这里物流产业发达完善,经过多年不断积累,建立了扎实的工业基础,拥有完善的产业体系。2023年,街道经济总量达203亿元,位居胶州市第2名。人口多年来一直是净流入状态,目前常住人口约10万人,其中外来人口超过三成。
目前街道常态化开行32条国际国内班列线路,通达23个上合组织和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的54个城市,形成了“西联中亚欧洲、南通南亚东盟、北达俄蒙大陆、东接日韩亚太”的开放格局,连续6年获得“全国优秀物流园区”称号。此外,街道依托四港联动独特优势,深化与中国物流、山东高速等“中字头”、央企“国家队”合作,赋能临港产业降本增效,规划建设上合国际枢纽港。在区位优势的加持下,胶北街道受到了各路资本的青睐。据介绍,2023年街道完成新签约项目23个,其中申报省、市三级重点项目11个,总投资164.97亿元。目前街道拥有20多家外资企业,300多家外贸企业,配套打造上合国际枢纽港“丝路电商”区域中心,完成年进出口额68亿元,跨境电商贸易额3亿元,外资到账2924万美元,对外投资1857.32万美元。
由于企业多效益好,多年以来胶北街道一直是人口净流入的状态,这在胶州市老城区十分难得。根据街道2023年的统计,目前街道常住人口约10万人,其中外来人口达3.2万人,将近三分之一。一组数据足以说明问题:2024年胶州市一年级入学新生为14500人,同比下降约30%,而胶北街道不降反升,辖区北关小学、胶北小学、正北小学、香江小学等多所学校的学位压力均很大。
据介绍,为促进社会安定和谐,具备致富共富的生态环境,街道不但在农村进行“三资”治理,促进村集体增收,还主导兴办投资公司、物业管理等集体产业,带动经济增收。此外,街道在养老、入学、就业等方面均搭建了个性化服务平台,努力构建“共同富裕”的样板间。
观海新闻/青岛早报记者 魏铌邦 通讯员 邹世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