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胶州

社会新闻

关闭

关闭

照顾俩先天聋哑儿40年 胶州失明母亲收到第一份节日礼物

2016-05-09 07:53:11
来源:
责任编辑:秋阳
手机版

 

视觉与听觉是人们最依赖的交流方式,但如果看不到也听不到,亲情该如何维系?在胶州市里岔镇的赵家阿洛村,有这样一个家庭,母亲朱新花少时患眼疾失明,两个儿子赵忠群和赵忠众也先天聋哑,丈夫在40年前去世,只剩母子三人相依为命。但是先天的残疾和生活的重担没有压垮他们,在母亲的照顾下,一家人靠着血脉与亲情相濡以沫,一起坚强地生活着。

文/片本报记者 刘震

丈夫40年前去世她担起了养家重担

5月4日上午,胶州市里岔镇赵家阿洛村,在村民的指引下,齐鲁晚报记者来到朱新花的家中。朱新花此时正在院门口坐着择菜,虽然儿时失明,但是朱新花动作并不慢,双手麻利地从脚下的筐里拿出菜,分好首尾后熟练地将根部去除。听明白记者的来意后,顺手就从身后拿起了两个小板凳递到了记者面前。如果不是她一直双目紧闭,很难想象这是一个盲人的动作。“看不见东西快70年了,总会熟练做一些事情。”朱新花说。

朱新花今年75岁,丈夫已经去世40年了,大儿子赵忠群55岁,小儿子赵忠众也已44岁了。8岁那年,朱新花患了白内障,因为家里无钱医治导致双目失明,从此就再也没有见过这个世界的样子。两个儿子则都是先天聋哑,自从丈夫去世以后,她就担起了养家的重担。“他爹去世的时候,小儿子才四岁。”朱新花说,丈夫活着的时候都是由他照顾孩子,丈夫去世后她天天睡不着觉,儿子一有动静她就满炕摸儿子,后来才发现小儿子和老大一样也是聋哑儿。“我当时心里苦啊。”朱新花说,但最终她为了两个孩子选择了坚强,靠着毅力将他们抚养成人。“现在大儿子在家里种地,小儿子每天跟人去上班,一个月也有1000块钱左右工资,我们一家还有低保,生活得挺不错。”朱新花一边说,一边露出会心的笑容。

为让儿子学种地母亲先听别人讲解

不多时,看到有人来到家中,在家里的大儿子赵忠群也走到了院里。见记者正与朱新花交谈,赵忠群笑着向记者打了个招呼,随后坐在一旁,虽然听不到记者与朱新花说话的声音,但看到母亲不时露出的笑容,赵忠群也跟着微笑,当朱新花说到两个儿子时,赵忠群还会不时点头,仿佛能够听到母亲的话。

“我也说不清我们是怎么交流的,毕竟是我身上的肉,总会有些感觉的。”朱新花告诉记者,他们一家人不需要特定的手势或者声音,平时只是凭直觉去表达,就能够互相理解彼此的意思,两个孩子没什么本事,身体也残疾,所以也找不到对象,一直跟朱新花生活在一起,互相非常熟悉。

虽然朱新花与两个儿子都乐观面对生活,但是身体的残疾也确实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不便。据邻居介绍,赵忠群当年学种地,由于听不到别人的讲解,只能看着别人种,有样学样,最终因为种下错误的种子,导致一年颗粒无收。类似的失败在这家人身上发生了很多次,但是这没有让他们放弃。“后来我就去听别人讲解,然后手把手地教儿子,费了好大劲,他们终于学会了。”朱新花说。

平时生活中许多事情都需要娘仨配合着完成,当天他们一早去镇里赶集,大儿子骑着电动车带着朱新花,然后由朱新花选择要买的菜和讨价还价,母子俩配合默契,多年来都是这样完成购物。除了买东西,一家人还有许许多多的事情需要相互配合,他们也互相成为了对方的眼睛、嘴和耳朵。

母亲唯一难过的是一直看不到儿子

“丈夫去世40多年,那个时候两个孩子都小,我都一步一步坚持过来了,现在的生活已经让我很满足了。”朱新花告诉记者,她的丈夫大她12岁,40年前就去世了,家里的顶梁柱倒塌,让朱新花一度非常绝望,但是看到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,朱新花还是一步步坚持,用勤劳与智慧将两个孩子拉扯大,“这也少不了许多邻里与亲戚的帮助。”朱新花说。

在朱新花的家中记者也看到,普通的农家小院里收拾得干净整洁,家中的陈设与家具也与常人家中无异,甚至比许多家庭的卫生还要干净整洁,对生活充满乐观的朱新花告诉记者,虽然从小失明,但她并不觉得生活多么艰苦,唯一让她感到难过的就是无法睁开双眼,看看陪伴了自己这么多年的儿子。“前两天老大偷偷塞给我一件新衣服。”朱新花说,后来我才听说过几天是母亲节了,这辈子她还是第一次收到礼物,但她还是要谢谢儿子们给了她当母亲的尊严。

分享到:

网上读报

监督电话:(0532)80889900-807

监督邮箱:xin@qdxin.cn